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友情链接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文章书籍 > 人生哲理 > 文章 当前位置: 人生哲理 > 文章

心灵断想:处世浅些,悟世深些

时间:2010-05-21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互联网    作者:不详 - 小 + 大

    人不可太聪明,更不可太精明。相反,做人应单纯些,做事深些,即处世浅些,悟世深些。对此,古罗马哲人塞内加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精明过头,乃智者大忌。”

  金庸笔下的《射雕英雄传》中,大英雄郭靖就是一个“傻乎乎”的人,没有心机、心术,没有人生技巧与策略,然而他学到了天下最高的武艺——“降龙十八掌”,成 为顶天立地的武林高手。与之相比,他的伴侣黄蓉,虽然聪明,却没有郭靖的那么一股执著的傻劲儿,结果她只学到了拨弄“打狗棒”的粗浅功夫。我想,但凡取得大成就的人,正是那些并不愚蠢又不太精明的人。

  人有智者和愚人之分。《红楼梦》中的傻大姐、薛蟠、赵姨娘等,自然只能归入愚人之列。而林黛玉、薛宝钗、王熙凤等则属智者。曹雪芹对聪明人的差异作出四种区分:一曰有智慧的人——林黛玉、贾宝玉是也;二曰聪明人,如薛宝钗等;三曰精明人,其典型是王熙凤;四曰机灵鬼,乃袭人、小红等。有智慧的人能感悟宇宙人生,心性深厚,却易被人视为呆子傻子。薛宝钗虽很聪明,却没有大智慧,她的聪明不过是会做人,结果落入了世故。比薛更聪明的是凤姐,可她聪明过头,成了精明,特别会算计。精明已不太妙,倘精明过度,会危害自己。曹雪芹给她的命运诗: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误了卿卿性命”,这就是她的最后下场。至于大观园中的机灵鬼,只是聪明人中较低级的巧人。

  人还有深浅之分。有人以“深、浅”二字为尺,把人群也分作四种类型:一是做人清浅,做学问做事业博大精深;二是做人很深,做学问做事业肤浅;三是做人做事业做学问皆深;四是做人做事业皆浅。依我之见,第一类人最好,第二类人最糟,第三类人可畏、可怕。像《三国演义》的诸葛亮、曹操,虽属聪明绝顶的人,但身在政治场中生出许多机心。鲁迅评价诸葛亮事事洞明“近乎妖”,曹操则被后人冠之“一代奸雄”。第四类人可接近,这类人其实就是多数的普通人,虽然平凡,却没有心机、心术、心计,自然可接近而不可怕。

  从历史和现实中,我目睹过一些学问功夫深,做人也很有功力的人,他们学问心术兼备,极为世故,充满深不可测的谋略和策略。在这类大才中,当然有可敬的,但我宁可敬而远之。有人把他们比作老狐狸,学问做得如狐狸那样深藏不露,做人更像老狐狸,心灵却是个黑洞,让人讨嫌可畏。我也观赏到一种很美的生命景观:凡是灵魂高贵的人,大都在世人眼里有点傻,像一个不谙世俗、永远长不大的稚童。比如王国维,就是一个阅世不深、做人清浅,但做学问精深,思想更精深的人。他没办法接受自己眼中混浊的“乱世”而投湖自杀。与其说是他被时代所抛弃,不如说是他主动地把历史从自己的生命中抛出去。其实,撇开立场与是非,王国维的人格是最美的人格,把这种人格推向社会,便是做人浅、做事深。即做人单纯,做事则雄才大略。

  为什么人不可太聪明?为什么聪明过度,是智者的大忌呢?

  聪明过头损害心灵。那些有大智慧的天才作家,除了用头脑外,更多地投入了全生命、全心灵去写作,因此创造了大境界。而精明的作家,仅用聪明的头脑写作,什么都算计好再动笔,灵感被算计所扑灭,还有什么心灵、精神创造呢?更遑论有传世之作。那些不朽的大智慧文学,除了文字绝美之外,还有文字中的大关怀、大悲悯以及文字背后的大视野、大呼号。这又是聪明作家最缺少的东西,他们充其量只能成为“巧作家”而难成大气候。写作如此,做人做事亦然。

  聪明过头,使人忘记了“大宁”(庄子语)。“大宁”即自然,即原始太初的精神之乡。塞内加所说的过度聪明乃智者大忌,与庄子的自然思想是相通的。庄子讲真正有大智慧的圣人、真人、至人等,都是一些知道“大宁”即大自然之理的人。而不是那些靠人为取巧的人。聪明过头,人为性太强,反倒落入了“小知道”,而忘记“大宁”的境界。因此,人与文章不怕拙,怕的是弄巧成拙。自然之“拙”中常常有“大巧”在,也就是浑然天成的大智慧在。

  聪明过头所以是大忌,原因还在抛弃了人从母亲身上带来的那片“混沌”,即与生俱来的一片本真与天籁。庄子在《应帝王》篇中讲人天性中的本真不可开凿,即便教育与知识的灌输,也要守望着原始宇宙赋予人的那点混沌状态,拒绝人间的世故势利,也拒绝聪明伶俐的侵蚀,从而守住善良、诚实、正直、单纯,始终拥有赤子之心和赤子情怀。而世故的人,当然聪明,可惜只有精明而无大智慧,失去了对人间的信赖,也失去了生命的热情。

  由此我想,拥有大智慧的人类精神价值创造者,并非看不透人生世相的玄机,并非成熟不了,而是他们的心灵和灵魂的审美向度,根本就不取俗界的所谓世故精明成熟。他们在对宇宙、人生、社会深刻反省,获得洞察力与穿透力之后,用智慧返回孩子状态。而且,这些灵魂高贵的大智慧者,越到晚年越喜欢天真童心。他们阅人无数,看遍人间,唯有从孩子身上看见了人类最本真、最透明、最纯然的东西。这种回归和喜欢,饱含了对人的深刻反省与忧患,抵抗着人性异化后的精明与世故。很可惜,如今像王国维这样单纯可爱的天才越来越稀少。相反城府很深、思想很浅的人却愈来愈多。这些处世之道很深、悟世之道很浅的人,正掌握着人世间的命脉。更可惜,我们这些“现代人”,科学愈发达,物资愈丰富,知识愈增多,离人的原始本真状态愈远,真不知人在进化还是在退化。在我们周围,总有一些看穿社会人生之后无法回归的人,结果变得成精成妖成怪,变得冷漠酸气世故,浑身冷飕飕的,自己也活得不自在。
[Ok3w_NextPage]
方圆是为人处世之根本:

“方”为做人之本。要求为人正直、诚实、谦逊、勤勉、质朴、守信、耐心、勇气、公正,对人要真诚、友善、宽容、乐于助人、善于分享。——真正卓越的人生,少不了正确的价值观,也就是品德。

在所有成功的要素中,品德是成功之本。所以,一个人想要成功,他品质是最为关键的,因为人的品质决定人生成败!为人要低调,低调做人,可以在你周围保持健康的空气,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生态环境。

“圆”为处世之道。要求做事讲究策略、方法、技巧和艺术性。要积极地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,要善于与人相处与合作、要积极建立广泛的人脉、要求进行广泛的资源整合。

做事要高调,高调做事,可以赢得积极的支持和声誉。

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一些八面玲珑,但心术不正的交际高手,由于缺少“方”之灵魂,他们最终将难以成功。但同时我们也经常看到不少做人非常本份,待人非常真诚的职场人士,由于缺少“圆”之艺术郁不得志,也很难获得成功。

内方外圆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处世面子学:对待主子的亲人比亲人还亲。

解:面子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,有面子的撑面子,没有面子充面子;自己要面子,也要给人以面子;要赏脸、捧场;会借光遮羞。

处世隐忍学:做一个全职能的好部属。

解:小不忍而乱大谋。韩信能忍胯下之辱,勾践能赏夫差之便,委曲求全,寻机潜龙腾空。祸福相依,见好就收。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;得理饶人,韬光养晦,隐忍处世。

处世识人学:识人、观人、御人求人,人尽其能

解:认人,观人有绝招,一招更比一招妙;认人、观人有决窍,要看衣食住行和爱好;言为心声,眼为心窗,都是真人不露相。

处世变通学:是奴才就要有奴才样,可主子离了我也玩不转。

解: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因人、因时、因地而异,不让条款害死人,大活人不能让尿憋死,话糟理不糟,以变应变,不拘定法,见招拆招。

处世糊涂学:在同船共渡与党同伐异间寻求平衡。

解: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。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算了卿卿性命;费尽心机,聪明反被聪明误。聪明难,糊涂更难,装聋作哑,招痴卖傻,大智若愚,大愚有智,以小糊涂换得大好处。

处世中庸学:冷静周旋,把危机消失于无形之中。

解:“厚”能摆正自己的位置,“黑”能在纷争的现实社会中立足。报朴守拙不偏不依为中庸,不急功近利,不过犹不及;无欲速,一无见小利,欲速则不达;既不功高盖主,也不让人小瞧。

处世交际学:做一个一呼百应的人。

解:适应社会也不失自我。处世交际的高妙在于心眼是否灵活,手段是否高妙,找对庙门走对路,好风借力,借梯登天,勤学蜘蛛织网,不能平时不烧香,临时抱佛脚。

处世应酬学:收买人心方面,敢于不惜血本。

解:见到先生说书,见到屠夫说猪。平时多烧香,用时不慌张,烧香有烧香的地方,烧香也要烧香的规矩。

处世性别学:无善无不善,心理变化,皆循力学公例而行

解:手指月,人能循着手看去就可以看见天上之月;人能循着性格研究去,就可以窥见人性之真相。

处世包装学:把自己装扮成可教之儒子。

解:善于包装是智慧。把自己当成联合国大使来包装自己 [Ok3w_NextPage]

写下这篇文字,只是勉励自己保持童心与天真,下笨功夫勤奋做事,绝不寄望什么策略和捷径,保持自己固有的傻气呆气,不必太伶俐,更不必太聪明,做一个处世浅些,悟世深些的人。

追求智慧,是人生的一种理想。在我们的国度里,在自己的周围,拥有智慧的人,比比皆是,几如仲夏晴夜的繁星。而拥有崇高心灵、灵魂认真的人,则少之又少,犹如高山稀薄的氧气。假如前者称之为“智者”,后者则称之为“圣贤”。我相信,圣贤高于智者,心灵比智慧更宝贵、更重要。

打开中国近代文学宝库,读周作人、林语堂、梁实秋,阅郁达夫、徐志摩、郭沫若,他们吟花草、咏自然、抒胸臆、诉灵性,字里行间,莫不笔酣墨饱,逸兴遄飞,炉火纯青、美不胜收。然而读鲁迅则截然不同,读下去,你更多咀嚼的不是文字,不是技巧,而是热辣辣、响当当、火爆爆的生命。有人说,鲁迅的文章,仿其皮毛是可以的,却绝对不能克隆,归根到底,是你生命的水银柱无法升到鲁迅那样的高度。我以为,这“生命的水银柱”,指的是一种灵魂的状态。

充满智慧的人,也许洞悉了历史的风烟,看透了社会人生,过于理智和冷静的人生取向,导致他们智慧的眼睛以游戏和冷漠的态度对人生、对历史、对苦难。他们往往是旁观者而非参予者。而他们的文字往往缺乏一种“对世界所怀的日益强烈的责任感”和特质。也许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智慧,让人感叹:“问题想得如此之绝,句子写得如此之妙!”但却很难让人产生“大感动”。而鲁迅,则是“直面惨淡的人生,正视淋漓的鲜血”,完完全全把自己的心灵投入进去。两相比照,原因显然不在文字功力的高下,而在于人格与精神血脉的厚重与稀薄。


拥有智慧,当然是人生之福。在一个生存环境恶劣的社会里,如何运用智慧生存下来或很好地生存下去,需要极高的智慧。但大量的事实表明,过分地迷信智慧,容易使人陷入纯技术性的狂热之中。而没有心灵的依托,手中的智慧,很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荼毒自己和人间的工具。

在当下世俗社会里,人们对智慧孜孜以求、趋之若鹜,对心灵则有意回避、放任自流。这也许显示了国人人格层面里所隐藏的某些秘密。早在先秦诸子里,除了庄子的一些生命哲学的成分外,其他诸子几乎都异乎寻常地观照智慧问题,而又异乎寻常地忽略心灵问题。……

人们把“得失、进退、取舍、生死”称作人生八字箴言。的确,每个生命的个体一生中总要面对无数次的人生选择,这种选择,说到底还是智慧和心灵的选择。是欣赏智慧?还是放逐心灵?在严酷的现实面前,是勇于参予,敢于承担?还是玩弄智慧,置身事外?

在智者面前,生存往往是最高的信仰。为了生存,他们可以选择知行脱离;为了生存,可以放弃原则和所有承担;为了生存,无论做出何等违心的选择都是不可以指责的,指责就是“苛求”,就是不“设身处地”。

在圣贤面前,则是选择知行合一,他们爱真理甚于爱自己的生命,为了责任可以义无反顾。由于对“世界事态和世界前途抱有更宽阔的责任感”,他们深知责任感的丧失,意味着尊严的丧失、人格的消弥和灵魂的缺席。在历史和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头,选择智慧,还是选择心灵?这成为人格高下、灵魂净洁的试金石,同时也已成为当今时代心理疾病的重要症候所在。

在商品经济大潮下,面对赤裸裸的竞争,心灵远远不是智慧的对手。面对唯利是图的奸人,心灵高尚品行好者往往容易吃亏。心灵与智慧的区别在于,心灵是内在而非功利性的,而智慧则是外在而功利性的。智慧像一杆秤,能够称出某句话、某件事、某个人对自己的好处与坏处。心灵则像一双翅膀,不计较能否飞到目的地,飞翔的过程比到达的目标更重要。在利益竞争中,市场决定报酬是公正的,品行无权索取报酬。难怪人们不无感慨:“思想不能拯救生命”,“精神不能当饭吃”!

的确,心灵没有实用价值。但我坚信,高洁的心灵如同一根无形的竹杖,引领我们对人生总体质量有一个正确的判断,对世俗意义上的成败有一种超脱的态度。当然,在取之有道的前提下,对心灵的需求与生存的需求则可尽量兼顾。智慧与心灵结合,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。在现代竞争中,以精神素质为内核的综合素质最重要,市场上那些叹为观止的大手笔,往往出自心灵精神视野宽阔的人。而玩弄小智慧、小伎俩者,要么得逞于一时,却难有大出息、大作为,要么成功于偶然,失败于必然。

我欣赏智慧,更渴望拥有心灵。在“智慧、信仰、爱心”这三项人间精神高塔中,爱心即心灵是最重要的。没有发自心灵的内在的爱心,信仰也许终究会变成教条;没有心灵作依托的智慧,则可能是危险的智慧。心灵要成为智慧最初的源头,又是人生最后的实在。

对那些勇于承担,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奋不顾身者,我们尊称为“民族的脊梁”,对他们致以无比的敬意;对那些默默地勤于心灵耕耘者,我们由衷地赞许,并祈望这支队伍逐渐壮大,在当今令人惶惑的喧哗与骚动中,日益放射出镇定和鼓舞人心的光辉来。

上一篇:谋生与乐生

下一篇:给决心锤炼自己品格的你

  • Copyright © 2009—2024 ,www.zouzhiqiang.com,All Rights Reserved. |  黔ICP备2023009491号-1  | 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427号
  • 关于本站  |  网站声明  |  网站导航  |  留言交流  |  友情链接  |  祝福频道  |  微信公众号  |  新浪微博  |  我的大学  |  我的高中  |  简历2009
  • 版权声明:凡注明本站原创文章、作品,未经本人许可,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站内容进行复制作商业用途.
  • 本站部分文章、资源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及时致信告知我站.
  • 地址:中国·贵州·贵阳  邮编:550018   微信公众号:WEBZZQ  邮箱:admin@zouzhiqiang.com
  • QQ:470870191 欢迎各位站长加入个人网站交流讨论QQ群: 15410235
  • 访问统计: